bandao网站·(中国)官方平台

集团新闻

《大学》_im体育

发布日期:2023-04-16  来源:

  读孟子,想见其为人,孟子之文气势磅礴,如滔滔泉涌,不择地而出,横行无阻,据说孟子本人自傲自负,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言辞交锋,必欲争胜,这也许是胸中“浩然之气”与“万物皆备于我”的豪放胸襟所致 ,加之喜用层层迭迭的排比句式,善于用形象说理,行文磊落舒畅,喜笑怒骂,绝不滞涩生硬,“笔锋中常带感情”,对后世散文影响至深,其关于个人修养与古诗理解的一些看法,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也建功甚伟。当孟子之时,诸国争霸,孟子鼓吹以德为王,言仁义而不言利,被认为是“迂阔而远于事情”,终不见用,甚至在邹国绝粮,于是退而着书,在文字的王国驰骋自己的理想,(立功不成,退而立言,感谢古人,我们今天还可以读书!)认为天降大任,必当经受一番痛苦,这段话为我们耳熟能详。这让我们知道,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圣人,但是,每个人都要做好成圣之前苦心志、劳筋骨等等准备,享受“箪食豆羹”之乐。孟子还告诉我们,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其真大丈夫欤!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作与《孟子》、《易经》同等重要的“经书”;宋代“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旨在弘扬理学。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并于宋邵熙元年刊刻《四书章句》,因《论语》记载孔子言行,《大学》为曾子所作,《中庸》为子思所作,故又称“四子书”。元朝延佑年间,以《四书集注》试士子,悬为令甲,从此,“四书”成为芸芸士子干禄之必经阶梯。

  语录体着作,十四卷, 战国时代孟子与其弟子万章等编着,约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以孔门传人自任,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而成“王道”,强调个人人格完善的作用,其学说与孔子说学一起,称为“孔孟之道”。孟子一书,《史记》本传中称有七篇,东汉学者赵岐作《孟子章句》,将每一篇分为上下,成七篇十四卷,各篇名均采撷每片首长若干字词组成,并无实际意义。至宋代,《孟子》入“十三经”。

  “中庸”主张处理事情不偏不倚,认为过犹不及,是儒家核心伦理观之一。全书集中讲述性与情与封建道德修养,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至诚无息”,将“诚”看作是世界的本体,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中庸之道”在现代人心目中几乎成了迂腐、缺乏个性、走中间路线、不思进取的代名词。细读《中庸》,你就会发现这完全是我们曲解了古人。《中庸》通篇都在告诫我们要至诚至性,率性而为,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并且不厌其烦地列举各种例子,感情充沛地赞美“圣人之道”。静读此书,孰能不心动?

  今天读《大学》,我们大可抛开理学家之庄严面目与经学家之道德衣冠,想象古人或正襟危坐,或颠倒衣裳,严肃而真诚地反省自己,并不厌其烦地记录自身感受,以示同侪后辈,用心可谓良苦!我们也可以尝试走近古人,关注自己内心所想,毕竟,无论在多么现代化的社会中,注重自我内炼和修养,给人带来的终归是件愉快的事

  朱熹认为《大学》是“为学纲目”,且四书中以《大学》为最易晓,im体育故读“四书”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着重讨论个人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它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又提出实现天下大治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人称之“八条目”。为进一步服务于理学思想,朱熹加了“格物致知”一章,为《大学》原文所无。

相关新闻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