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大学到底有什么意义”的话题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读大学的意义,该学习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努力的学习,是一种半自律化(生活一切都不搞特殊化)的学习过程,不可好高骛远,一定要脚踏实地认真的学习,他们在于求知和认识世界,在于专业知识的入门和学习新的科学理念,为进入社会前的各方面能力锻炼,以及求职资格证准备,人脉的提前积累等等。
在儿童到高中,都是以“高考”风向标的指挥棒下,完全以读书考试为导向的生活。这些生活,都是以家长、学校作为靠山支撑着。但,出社会,则一般情况下im体育,完全靠基本上自我能力去闯荡的(当然家里有支持另当别论)。
读大学,就看各人的“自觉性”了。现在统称为“自律”。因为,在高中以下,都主要由家长监督。而在大学,家长已“鞭长莫及”了。所有有些人放纵,但有些人却能先知先觉地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所以,大学,你能看到有人整天去图书馆,也有人会去吃喝玩乐。当然,以后的人生,也会绝缘不同的。
学历高一定素质高的结论是不正确的,素质高低不应以学历高低而论,同时看一个人的素质高低,还是存在一个站在什么角度去认识。学历高不一定素质就高,学历低不一定素质就低。学历高有素质高的人,也有素质低的人;学历低也有素质高的人,也有素质低的人;不论学历高与低,素质高的人占多数,素质低的人占少数。
单从文化修养素质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肯定比上小学的高许多,但不能说明其他方面的素质也高,比如品质。人的素质包括重量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及政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水平等。素质由先天本质和后天养成组成,有道是“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可见学历高低与广义的素质没有太大的关系。
下总是有人拿知识分子来说事,什么公知不爱国呀,什么学历高素质不高啊。本来学历高就不等于高素质,这是事实。低学历人群,缺少教化,高素质更少。这同样是事实。其实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要求是一样的,在社会大家庭中没有优劣之分,不存在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大声呵斥或指手画脚。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历史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