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中国影协指导、电影艺术杂志社主办的纪录电影《大学》研讨会在京举行。《大学》呈现了四位人物在2018至2020年间所经历的重要人生转折:刚刚度过18岁生日的“00后”考生严韫洲历经高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仪学府;水利系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挥别象牙塔,经历一番艰难抉择后,更坚定了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入职天文系,带回一个“仰望星空”的大胆尝试;环境学院的钱易院士在83岁时迎来了她的荣休仪式,但她依然躬耕于三尺讲台,步履不停。
据导演孙虹介绍,纪录电影《大学》项目于2018年启动,超过1000个小时的素材最终以110分钟的成片与观众朋友们见面。主创团队采用直接电影的方式拍摄该片,作为观察者和记录者,努力等待生活中精彩瞬间和精彩故事的发生。孙虹谈到,镜头展现了当代青年人的精神样貌,他们的状态也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此外,片名中的“大学”二字,并不只是一个机构或一所学校,它是我们每个人的大学、每个人的求学时光、每个人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片子呈现大学的精神。”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作为该片监制,分享了《大学》创作之初的想法,“我们写大学,一定要走出清华,去探寻这个时代和社会共同的大学。”
与会专家认为,影片通过四位主人公进清华、守清华、来清华、离清华的四种状态,体现出奋斗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严韫洲进清华时怀着期待和憧憬的心情,通过层层选拔一路奋斗;钱易老师守清华,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因人而彰;蔡峥博士来清华时体现了初心的回归im体育,他放弃美国名校毅然回归祖国,力图让中国天文事业赶超世界一流的科学求索令人动容;宋云天离开清华扎根基层,愿为萤火发一点光的奉献精神在这名青年党员身上得到了印证。也有专家建议,该片的厚重感还可得到进一步加强,对于清华人的命运同社会改革、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还有更多可待挖掘的空间。(许 莹)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