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ao网站随着美本申请越来越难,同样可以申请名校的社区大学,因此越来越有热度。但是,低入学门槛、高转学录取率,被看作“名校跳板”的社区大学路径真的如此简单吗?在社大、UCLA、哈佛完成三段学习的Max,作为亲历者,从他的真实经历出发,分享了社大的优势,以及背后特别容易被忽视的各种局限。
美国大学的申请,一年更比一年难。藤校自不必说,如今连TOP30、TOP50大学的竞争都比以往更为激烈。
卷成绩、择美高也好,走特长、选专业曲线救国也好,不管哪种方法,都难敌录取变难的大势。
但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条有别于过往的升学路径开始越来越多地被提及——通过美国社区大学转学进入四年制大学。
但是,社区大学的一个特点,却能让这些劣势统统消除,那就是录取率非常可观的转学机制。其中不乏加州大学系的成功范例,而且毕业证书和本科就入学的学生没有任何差别。
2014年,Max从国内普高来到美国高中,开始自己的美国求学路;2016年,他拿到社区大学的录取通知书;2年后,他成功转入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又过了两年,他成功进入哈佛攻读硕士学位,还因为自己的创业项目,荣登哈佛教育学院官网首页。如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业公司,每日为事业奔忙。
而Max告诉外滩君,社区大学确实是上名校的一个机会,但也不是看起来的那么轻松。很多人说社区大学是“名校跳板”,但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学生肯定是跳不好的。想要成功,志向、规划、执行,每个环节也都有很高的要求。
作为一个过来人,Max除了对社区大学和转学的亲身体会,更是在UCLA的学习经历中,更全面地审视了社区大学的意义。对于当下社区大学不断上涨的热度,他也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分享了冷静的思考。
Max的赴美求学之路,始于近10年前。当时,还在湖北湘潭上普高的他就已经感觉到,学校那套以高考为评估标准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合自己。生性开朗,喜欢社交的他,开始向往美国,想在一套不同的环境中激发自己在学习上的更多兴趣与潜能。
而高二的国际交换生计划,给了Max前往美国加州公立高中学习的机会。他也以申请美国大学为目标,开始了交换生的学习。
但此后的故事并不像其他故事那么美好。进入美高之后,语言成了Max要跨的第一个坎,一开始很多课都听不懂,也严重影响了他在美高第一个学期的成绩。恶补语言,补习学科,追赶成绩成了他在美高的日常。
那时学校有ESL课,我就在课上狂补英语。其他很多老师都给我开小灶,特别是生物老师、历史老师都会在放学后给我补习,课上没听懂的内容反复给我讲解,教我怎么写论文作业。第一个学期的成绩单上一堆C,但是到第二个学期我就能拿到A-/A了。
尽管从C到A已经是很大的飞跃,但是对进入高中最后一年的Max来说,想要凭这个成绩去申请排名靠前的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按照一个普通美高学生的申请日程,9年级就开始为大学申请做一系列的准备。成绩是最基础的一项,其他的体育、活动、社交,Max甚至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开展。
Max的一位朋友给他指了一条路:先上录取要求比较低的社区大学,再转学到心仪的四年制大学。
不像有些人把这些类比成国内的“专升本”,那时的Max对于社区大学倒并没有什么成见,“社区大学属于公立性质,主要服务自己社区的居民bandao网站,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也是美国高等教育里的一环,和四年制大学相比,没有什么高低贵贱”。
遗憾的是,学校的升学指导帮不上什么忙。了解社区大学的情况,只能由Max自己向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询问,再加上万能的谷歌搜索。
根据Max的了解,就读社区大学在他所在的公立学校和社区里并不算稀奇。当时,Max所在的高中每年就有不少学生在社区大学继续学业,住家的孩子年纪比Max大一点,也在社区大学,学习体验相当好。住家的爸爸妈妈也觉得,如果申请四年制大学没把握,先上社区大学没什么不好。
而且,社区大学的门槛相当低。虽然申请也需要文书、推荐信等材料,但是对成绩的要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Max盘算了一下自己当时申请的Santa Monica College(SMC)的要求:“未成年人是读不了社区大学的(16岁以上,18岁以下对监护人有要求),作为国际留学生,最硬性的要求就语言了,如果不想参加语言培训课,就需要提交语言考试的成绩。”
在SMC的官网上,可以看到目前的入学要求和Max当年依然差不多。国际学生的语言成绩要求是托福PBT450分(纸笔考试)/IBT(新托福)45分,或是雅思5分,多邻国75分。而在上一所学校的成绩(比如高中),GPA最低要求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