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ao网站·(中国)官方平台

集团新闻

匠心妙bandao网站手见精巧 精雕细琢写春秋

发布日期:2024-04-02  来源:

  bandao网站不用钉子不用胶水,26只木块镶连合成的狗狗你见过吗?这么神奇的卯榫工艺品就由江都一位老先生制作而成

匠心妙bandao网站手见精巧 精雕细琢写春秋(图1)

  在扬州有这样一位酷爱竹木、沉迷其中的人bandao网站,他把竹和木都玩出了新花样,创作的竹刻精品被选送至江都博物馆展览。他是谁?缘何与竹木结缘?有着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走进江都区真武镇就此进行了探访。

  他是江都区线岁,走进冯乐耕的家,立即被各种竹刻作品所环绕,岳飞的《满江红》、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乃至《老子》《大学》《中庸》都被一一镌刻在竹子上,使竹子变成了书。

  “我喜欢竹刻也算是‘子承父业’吧,这是父亲在我出生那一年楷书的《大学》《中庸》全文。”冯乐耕从里屋小心抱出两捆收藏在布袋里的竹简,在阳光下慢慢展开,金黄的竹板、清秀的字迹呈现出来,在篇末刻着“一九四四年甲申年书,冯硕儒”的字样。“我天天耳濡目染,打小在心里埋下了竹刻的种子。”冯乐耕睹物思人,他清晰地记得父亲之前是一位账房先生,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经常把一些古文经典写在竹简上。

  2005年退休后,冯乐耕开始专心进行竹刻创作。他以刀代笔,以竹子为载体,不断用诗画书印等艺术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近20年创作百余幅。

  打磨、构思、刻制,在无数的岁月里,冯乐耕成了一个“竹痴”。“每一幅作品都要经过选竹、煮竹、打磨,再到刀刻、喷漆……”他带记者走进他的工作间,工作间里面有各种竹片,还有钻床、电锯、电钻等各类工具,以沧桑的面貌讲述着曾经的艰辛,冯乐耕却浑然不觉,沉浸于其中,自得其乐,甘之如饴。

  除了“竹痴”,冯乐耕还是一个“木痴”。除了竹刻,还有鲁班暗榫造型令他沉迷,乐此不疲。

  “这些动物都是我做的,全部是用鲁班暗榫造型结构创作出来的。”在冯乐耕的书房,竹刻作品旁边,还摆放了一排木制动物。单单狗就有12只,冯乐耕解释说,为了练好基本功,他跟在哥哥后面学,从狗的暗榫造型做起,“每个要耗费20天左右。”

  冯乐耕的哥哥冯乐耘,今年95岁,原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市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班暗榫造型的代表性传承人,其榫卯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哥哥影响,冯乐耕也迷上了鲁班暗榫造型。

  冯乐耕抓起一只木制狗向记者解释,这只狗从外部来看,只见木构件之间连接的“合缝”,不用钉子和胶水,完全看不出拼合的痕迹,但打开来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卯榫构成的机关。“一共26块,一块卯一块,一丝一毫都不能差。”他说,“整个创作过程,对各个环节的要求非常高。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有一点偏差,就拼装不起来。”

  “做这个健脑又健身,非常有成就感。”冯乐耕说,为了做出这只狗,他在哥哥那里一待就是一个多月。除了狗以外,他还学会了做牛、虎等其他动物造型。

  “这些木制小动物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冯乐耕语气中透露着几分自豪。

  竹木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性格,竹子象征着质朴、谦虚、高风亮节bandao网站,木头则有着内在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竹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冯乐耕的性格,也带给老冯家四代人不变的好家风。

  走进冯乐耕的家,大门上一副鲜红的对联——“为国为民,克勤克俭”,冯乐耕说,这是父亲对他们兄弟姐妹的教诲。为了牢记这一教诲,他们家大门对联内容,四代人没变过,全是这八个大字。

  在父亲的影响下,冯乐耕坚信身教重于言教,但凡要求全家人做的事,总是以身作则,为子女作出表率。“对孩子,一是教会怎么做人,二是教会怎么做事。”冯乐耕说,两个女儿也继承了工作认真bandao网站、敬业奉公的精神,她们相信,不论职位高低,干好工作才是第一位的,优异的业绩就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生活中的老冯,是一个热心人,总是尽自己所能,为周围人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村里的道路年久失修,进出很不方便。冯乐耕召集邻里乡亲成立五人管理小组,事无巨细,参与到修路的全过程。修路存在资金缺口,冯乐耕就向一些镇村企业“化缘”,圆了邻里们多年的筑路梦。

  四十多年来,冯乐耕家中人口成员不断增长,但一直坚持互敬互爱、民主和谐,始终保持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将“为国为民,克勤克俭”的家风融入了各自的言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们家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还被评为“扬州市最美家庭”。

  冯乐耕感慨:“竹木人生也好,其他人生也罢,只要乐于耕耘,就是美好人生。”

相关新闻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