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是只要我们认准一个目标,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终有一天会取得胜利。
这句话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如果目标定得过高,你越是努力结果会越糟。
唐尚珺就是这样一个“认死理”的人,他参加过10次高考,他屡次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他的经历让人唏嘘。
1农村小伙家境贫寒,怀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刻苦读书唐尚珺是广西防城港市公安村的村民,他们家穷困潦倒,一贫如洗,父母仅靠几亩薄田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家里唯一的家电是一台旧电视,家人几年都舍不得买新衣服,是现实版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因为没有洗衣机,他们要挑着扁担到离家很远的河里去洗,那段土路崎岖难走,黄沙漫天,每走一次都是一身尘土。
父亲长年累月在地里劳作,他一天都不敢休息,就连大年初一他也在地里忙着收甘蔗im体育,这是一家人维持生计的根本。
唐尚珺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有3个姐姐1个哥哥,他的出生并没有让父母感到开心,反而把一家人的生活质量拉低了一个档次。
从小唐尚珺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他亲眼看到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状态,也亲历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煎熬,他想改变现状却无能为力,直到上学后他才逐渐看到希望。
学校的老师经常向孩子们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别的孩子没有把老师的话当回事,这个观念却在唐尚珺的心里生根发芽。
他认真学习,努力读书,希望有一天能鲤鱼跳龙门,走出农村,到更广阔的世界开拓视野,成就一番事业。
2非中国科技大学不上,屡次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唐尚珺的学习成绩还不错,每次考试他都名列前茅,对于学习他很有底气,从初中起他就坚定信念,非中国科技大学不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更加刻苦努力的学习。
2009年唐尚珺第一次参加高考,他发挥失常,连三本线都没过,他只考上当地一所技校。他不甘心,他背着家人办理了退学手续,他拿着退回来的学费回到高中复读。
第二年他的高考成绩高出三本线多分,他被一所本科院校录取,他没有去学校报到,而是继续选择复读。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陷入“复读—高考—复读”的怪圈,他的高考成绩越来越好,很多不错的大学向他伸出橄榄枝,但是他不为所动,他一而再再而三选择放弃,他坚定信念,一定要考上他梦寐以求的大学。
2016年是唐尚珺的高光时刻,那一年他的高考成绩是625分,他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他怀揣着录取通知书回家,他的心情格外复杂。
这些年来一直骗家里人说他已经参加工作了,实际上他自始至终都在复读,当他把实情告诉父母,母亲端详着通知书说:“瞒着我不怪你,我还是开开心心的。父母都希望儿子有出息。”
父亲没有多说话,因为他被确诊患上肺癌,医生说他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了,这时唐尚珺突然觉得考上什么大学不重要,亲情才是最重要的。
在父母和家人的鼓励下唐尚珺到中国政法大学报到,两个月后他办理了退休手续,因为当地一所高中承诺只要他去复读,学校会给他两万块钱奖励。
唐尚珺拿着这笔钱为父亲治病,原本几个月的生命延长到23个月,能为父亲延长生命或许是唐尚珺最欣慰的事情吧。
3同龄人早就结婚生子,他仍然在复读的路上奔波父亲去世后唐尚珺没有参加工作,他继续参加高考,他为了实现他的大学梦做着不懈的努力。
2018年他考了619分,2019年他考了646分,这样的成绩完全可以报考很多国内重点大学,但是他一定要上中国科技大学,他一次又一次放弃读大学的机会。
今年唐尚珺第11次参加高考,再有一个多月唐尚珺就要再次进入考场,向中国科技大学发起进攻,无论结果如何他的行为都让人既揪心又痛心。
现在他33岁,同龄人早就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过着精彩纷呈的日子,享受着人生的幸福快乐,他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持续奋斗了10多年,即使他真的如愿以偿地考上中科大,那又如何呢?
作家柳青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唐尚珺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用在复读上,有人说他为了梦想努力打拼,他的做法值得肯定。也有人说他一次次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他的做法过于偏执,更有人直言不讳地说他亲手毁了自己的人生。
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我想说的是,人不能仅仅为了自己而活,还要考虑家人和亲人的感受,坚持梦想固然好,这种坚持如果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成了别人的累赘,这种行为无疑是害人害己。
唐尚珺的父母把他养大很不容易,他没有早一点成家立业向父母尽孝,并想办法回报父母,反而陷入想考重点大学的怪圈里不可自拔,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也是逃避社会的行为,即便最终他实现了目标,他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他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比亚迪王传福:望在越南继续扩大制造与投资规模,盼获便利以尽快投运电动汽车项目
Gurman:苹果 16 Pro/Max必然会采用固态按钮
三星Galaxy S23 Ultra将推送新版本升级,为相机增加新功能
34岁妈妈临终遗言,给无数父母敲响警钟:“这些事情,要早为儿女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