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ao网站·(中国)官方平台

行业新闻

im体育利用好社区和学校提供的支撑资源协同育人!家长带娃不用一个人去战斗

发布日期:2023-05-23  来源:

  把孩子们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和国家的栋梁之才,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某一方的教育责任,而需要三方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达到高度融合,形成有机联动。

  由上海开放大学主办的最新一期“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邀请到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教师、德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付丽旻,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学校常务副校长卢红霞,以及松江区“80后”二宝妈妈马月波,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角度共话家校社协同育人难点问题,探讨如何形成家校社合力、进一步提升育人能效的有效路径。

  “双减”政策落地,孩子们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个人兴趣im体育。然而,新的难题也随之凸显——该如何安排好孩子的空余时间?

  这一问题带来的困扰,对于“80后”二宝妈妈马月波来说是双倍的:大宝即将初三毕业,苦于难以培养他的综合能力,想带他走出去,又找不到合适的活动资源;小宝在读幼儿园,尽管报了一些兴趣班,却依旧激不起孩子的参与热情。

  本期家长学校在线课堂上透露的信息是,社区、学校其实为家长们提供了很多的外界资源支持。因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壁垒和障碍,是家长们陷入育儿焦虑的重要因素。

  据介绍,社区具备丰富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提供了很多的家庭教育支持,能够较好地满足家长们的需求与期待。

  嘉宾们在在线课堂交流中建议家长,首先应该对资源有所了解。关注所在社区的公众号,通常会在寒暑假或者重要的节假日发布各类活动。

  以普陀区长征镇为例,对于低龄儿童,图书馆和城市书房依据不同年龄段、不同身高划分阅读区域,营造了美好的亲子陪伴时光。对于高学段孩子,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有很多的社区场馆,组织学生以实践项目、活动的形式参与,帮助高中学生完成每学年20个学时的社会实践任务,比如请高中生参加社区智慧助老服务、设计读书活动等,让他们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另一方面,家长应该融入资源,使自己成为资源的一部分。嘉宾们建议,家长可以走进社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把自己的专业和社区的需要融为一体,不仅在社区的实践活动中扮演宣传员,更成为优质活动的提供者。

  付丽旻介绍说,就学校而言,则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讲堂、家委会等,提供一系列共性的指导和个别化的服务,基于孩子成长的问题,设计一些公益性的课程。有些学校的校领导会在校园网上提供预约渠道,帮助家长解决棘手的问题。

  因此,家长可以在充分了解学校、了解社区的基础上,与学校、社区产生链接,通过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形成社区、学校、家庭间的良性互动,最终促使校内校外资源发挥最大优势

  家校社协同教育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三者虽有分有总各司其职,但总体方向是一致的,不能孤立开来,也不能背道而驰。当三方力量合为一股,资源互助互补,才能形成共赢局面。

  学校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特定场所和机构,学校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和积极意义。学校是育人主阵地,承担主导责任。在增强家长与社区合作的同时,学校也应主动打开校门、融入社区,不仅要立足于本校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也要放眼所在社区,加强跟社区之间的紧密度与合作的深度。

  父母是影响孩子基本价值观的最好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传递着重要信息。作为家长,不能把教育一味推向学校做“甩手掌柜”,而要在充分了解孩子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自觉做到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社会要完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面向不同年龄段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净化社会育人环境,着力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清朗社会文化及良好网络生态。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家校社携手育人,同样需要遵循这一核心,要充分激活“人的力量”,最终目的也应落回到人的身上。

  让孩子从小与社区产生关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引导孩子参与社区治理,当好社区小主人,培养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新闻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