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ao网站·(中国)官方平台

行业新闻

专业扩张拐点来im体育临

发布日期:2023-07-29  来源:

  “几乎所有院校都有金融学、英语专业,物联网听着新鲜但到底哪家强,农林院校里怎么还有新闻专业”高考刚刚结束,河南籍理科考生黄欣立刻投入到填报志愿的工作中。

  只是如此多的专业让他和家长在短期内选择,一时间不仅挑花了眼,而且还要作出一个冒险的决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华丽的名称忽悠,去到一个“不好就业”的专业。

  而让这样的专业诞生的是大学。在它们向综合性大学靠拢、由专科升作本科、二本升作一本的路上,大量缺少内涵的专业被制造出来。而现在,或将到了它们逐渐走向终结的时候。

  日前,浙江省发布《关于推动我省高等教育新一轮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严格控制高校专业无序扩张。辽宁省已经连续3年公布建议高校暂缓申请增设本科专业名单。越来越多的省份正在加入规范专业扩张的行列。

  “如果把全国大学生放到一个池子里,一块砖掉下来,有四五成几率砸到的是学英语、计算机或市场营销的。”江苏省某高校教务处工作人员夏李如此形容高校专业扩张留下的“遗害”。

  高校“全民扩张”最疯狂的时期大致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10年间。当时,2个月内新专业完成专业申报、审批、列入招生计划,一个省17所高校中,有14所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当时一块砖砸中上述三个专业的几率大概是七八成。”夏李说得很幽默。

  如今总体上虽然“降温”,但做大体量仍然是一部分高校热衷的事。在2015年新增本科专业申请中,共有61所高校在一年内申报增设7个以上新专业,其中黑龙江科技大学申报在2015年新设立56个本科专业。

  “现阶段,以针对社会需求为目的而设置的专业很容易被无序扩张。”浙江科技学院校长叶高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的地方高校增设了“乡镇企业”这一本科专业。虽然其为了“社会需求”的初衷不难理解,但能否就此开办成一个专业,人们心中充满了疑惑。

  “社会需求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一些专业虽然符合社会需求,但没有完备、系统的知识体系,人才培养缺乏科学性或违反高等教育规律,且不符合国际规范,按道理不该被增设。”叶高翔说。

  前一阶段典型的专业扩张,依然残存在一些高校中,用教育界人士的行话来说,就是“租一层楼房,挂几块黑板,找几位退休教师,就可以招生的专业”。像此类“没有实验室”的专业(如“国际贸易”等),被大量开设在三本院校中,而且招生量很大,是否科学论证过呢?

  “类似专业,许多高校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研究,家长、学生并不清楚未来的社会需求量。很多学生读了这样的专业,毕业后被迫改行,科学论证和适当引导十分重要。”叶高翔感叹到。

  像这类“没有实验室”的专业,开设成本低,对于自筹经费的民办高校而言自然热衷。此外,还有哪些原因促使高校热衷于开设新专业呢?

  叶高翔介绍,高校招聘教师,端的都是“铁饭碗”,他们必须有课上,没有课上,教师就没有教学工作量,考核就通不过。因此,专门为解决教师饭碗问题而设定专业的现象在高校并不罕见。

  学校也乐意如此,因为政府是按生均拨款的,多招一个学生就多一份拨款。有些学校想多招学生,在原有专业上扩招不大可能。此时,有些学校就会想出新的专业名称和招生理由,尽可能多招生,“即所谓做大蛋糕。”叶高翔说。

  夏李补充,国内高校长期存在“专科想升本科,三本想要变二本,二本想要升一本”的心态,变相鼓励着学科上的大而全。“这种膨胀的心态,从动辄就要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标语、口号中就能读出来。”

  “坑”学生的新专业自然能免则免,但一些与时俱进的新专业却有它增设的必要,尤其是弥补某一领域人才空缺的交叉学科专业。

  此外,越来越多的理工科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这被一些人视作“不伦不类”。但事实上,“西方有数百年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其科技产品的艺术追求比中国要成熟。能够说理工科院校开办艺术专业不合理吗?”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

  因此,“无序化扩张对于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可能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对于具体某一所学校来说可能是正好的。”程方平说,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应该给予理解与支持。

  就在部分专业扩张的同时,第三方教育调查机构麦可思在《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为生物工程、美术学、生物科学、英语、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等本科专业的就业亮起了红、黄牌。报告分析称,亮红、黄牌专业的原因或是由于该专业供大于求,或是该专业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

  高校获得了专业开设自主权,按理来说,增设新专业合情合理。但是,放权导致专业开设过滥、就业紧张im体育,又有不少人希望政府出面管理。

  叶高翔表示,调控当然要来自市场,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信号有一定滞后性,而且受到局部利益和急功近利观念的影响,其科学性也经常受到质疑。此时,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科学认证,从长远目标和国家利益出发,对专业名称及招生数量实施一定程度的引导和限制。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2017年将启动“专业+学校”的新录取方式,办学质量不佳的专业在不久的未来将面临着淘汰或转型升级。

  夏李对这一改革方案表示支持。在他看来,大学新一轮的洗牌即将到来,生源下降、上百万中国学生出国读大学,从高校的生存、品牌建设来说,“搞无序扩张无异于革自己的命”。

  而在程方平看来,是否要把“无序化”变为“有序化”,有待争议。由于政府对高校“一管就死”,“有序化”有可能带来人才多样化、教育多样化受限等种种弊端。

  “我们现在说专业设置,不能总是局限在备案、审批专业这个环节。实际上,政府可以引导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多做拓展,让毕业生更具竞争力。”程方平举例说,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断档,中小学的书法无人教,完全可以引导中文系向某些专业特色靠拢。

  “政府支持,高校操作,企业配合,这是最理想的联动状态。”程方平说,只是当下,政府希望企业帮助高校培养学生,但没有提供相应的保障,使它们缺乏积极性;高校等着政府出台引导政策,提供给企业的专业信息、人才信息又过于简单。“要让高校、学生、企业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专业设置才会呈现出理想的状态。”

相关新闻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