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ao网站·(中国)官方平台

行业新闻

国际教育也怕入错行起底im体育国际学校、教培、留学中介用人玄机

发布日期:2023-04-28  来源:

  每年4月,多数学校完成了校招,一大批毕业生化身“新老师”,开始进圈国际教育行业。对他们而言,选对平台非常重要。这关乎他们能否爱上这个行业,能否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以及能否长期深耕。很多新老师在懵懵懂懂之中,误打误撞上了岗,之后幡然醒悟——原来这个行业不适合我!为了避免“早知道,我就……”,今天我们跟新老师们聊聊,国际教育行业不同层面的岗位有哪些发展空间。

  国际教育的第一站是招生平台,他们大多也是自媒体、新媒体,通过发布热门文章、视频、直播获得家长关注,然后举办线上线下讲座,把潜在客户介绍给各大国际学校,完成转化和盈利。并且大的招生平台,往往还伴有自己的培训机构、留学机构。前者服务那些可能考不上顶尖国际学校或不满意国际学校教学质量,需要补习和面试技巧的学生,后者则服务于不读国际学校或不满意国际学校升学指导,想找更好的升学指导的学生。

  招生平台掌握了国际教育行业大部分生源,也是第一个了解家长有哪些需求的机构,优势得天独厚。所以这类企业里常常会需要很多懂自媒体运营、擅长引流的人才,对本地顶尖学校的课程内容了如指掌的培训老师,以及经验丰富升学成果优异的升学指导等。

  当然,还有更多培训机构、留学机构是单独开设的,并不附属于招生平台。而素质教育机构则往往专精于某一类项目,并用这一类项目跟培训机构、留学机构、招生平台和各大国际学校、教育集团合作。这些机构虽然提供的产品非常不同,但都需要有人引流、转化、消课/完成服务,模式上和岗位上差别不算很大,比如营地、游学、体育、艺术机构。

  再来看国际学校。第一层是任课老师、班主任、社团老师等,第1.5层是学科组长,年级组长等。当老师会看到什么呢?看到备课、上课、改作业、批考卷、教研、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与学部校长和其他部门的同事开会等;开学典礼后过教师节,开完运动会就到了带队外出游学,办完校庆和艺术节就过年了,接着是办开放日,各种备考,完成各节点升学要求,开家长会,参加教学培训,带学生参加夏令营或者参加学生毕业舞会,结束。

  对大部分人而言,可能只能升到1.5层,大约30岁左右开始循环往复。好处是稳定(部分国际学校难说)每年变化不大,坏处是对自己“一亩三分地”以外的世界的了解,比较有限。

  而小部分可以升职的人(以最常见的教学线为例),大致上是教师(1)-组长(1.5)-主任(2)-副校长(3)-校长(4),成熟一点的培训机构的校区教学线也是如此。我们行业从业者10万多人,学校1000多所(校长1000多人),平均一下,升到第4层校长岗位的基本要百里挑一了。所以大家不要有幸存者偏差,觉得升职之路很容易,NONONO,常年在基层最多升职到组长才是常态。

  原因有很多,比如再往上升中教就开始跟外教抢中高层管理岗了,而在相当多数的国际学校,都倾向由外方担任,因为招生时比较好看,而把实权分摊到下面的教研组、运营部上,这样面子里子就都有了。所以升入中高层并不容易。

  多年前,还有最后一波大面积学校开建,还可以走从大校到新建校,从一线到二线,作为创始团队降维升职的路,但现在这样的机会已经很少了。

  当然,作为老师,要是喜欢走纯学术的路线倒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为IB机构工作,从批改考卷、培训老师、会场管理、资质认定等等多个方面,都能进阶老师们的专业水平。

  教育集团里的岗位设置大致上是这样:各部门基层专员-部门经理/总监-管理几个部门的副总经理/副总裁-管理所有部门的总经理/总裁-董事会。

  掌管教学管理权的部门(由集团学术中心/教学管理部统一规范学术标准,并下派督导轮流考察各学校,以评估和提高各校区教学质量,该部门领导可能被称为总校长);

  掌管品牌市场招生权的部门(由集团市场部统一进行品牌宣传、统一组织大型招生活动,不仅口径更一致规范,还能降低成本、吸引更多关注);

  掌管人事招聘权的部门(由集团人事部统一招聘、调任,以实现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最低、利用率最高);

  掌管后勤管理权的部门(由集团后勤部统一监管食堂/校车/IT系统/校服等,以规模效应换得最低成本,且总部可以全方位监管各校区服务质量,进行调度达到最高效率);

  掌管升学指导权和素质活动权的部门(由集团“学苑/平台/书院/中心”的营利性部门统一管理升学指导服务,以实现大学资源共享,并提供各类收费的素质课程和活动,增加“二次消费”盈利点);

  以及掌管财务和投资权的部门(对内负责各学校、部门的预算、决算,营收和利润的考核等等,以及对外的投资收购、本集团学校的出售等事务)。

  以一位十分优秀的经济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为例,如果TA在应届生招聘时选择在培训机构的校区或国际学校工作,那么TA较大可能当老师和学科组长,长期上这一学段的一门或几门课,接触的人群主要是学生、家长和差不多的同事。

  而如果TA选择在教育集团工作,那主要做的都跟商业有关,比如做市场调研(进市场部就做招生的调研,进财务部就做投融资的调研等等),做各种商业企划书、运营方案,反复多轮谈判,对外与多家合作方协商,对内上沟通集团顶层,中沟通学校领导,可能下还要与具体实施的校区相关职员工详细说明情况(这个要看集团与学校的分权尺度了),还要与法务一起拟合同,与政府或媒体一起举办签约仪式等,im体育想尽办法最终将集团董事会的旨意贯彻落地。这样的工作内容年年不同,会接触到不少国际教育产业链上的高人,非常挑人的人品、能力和性格,很刺激很有挑战性。

  此外,在校区工作和在集团总部工作还有一个区别,当集团顶层对某一学校有疑虑时,往往会派一位深受总部信任的人下放到校区,担任副校长、运营总监之类的岗位,即从上往下走容易,而且大多一到下面就是高层。但反过来走的路从下面的校区往上面的集团晋升就很难了,例如千里挑一的总校长。

  其实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校区的经济老师普遍难招、难留。因为他们除了当老师,还有很多出路。同样的还有商科类专业、数理化生专业去其他行业的应届毕业生也是如此。这样说是去集团工作优势更大?其实应该说是!如果你愿意、能进得去、留得下,去集团能更快锻炼出来。但全国教育集团一共就百家左右,招人少,招应届生更少。

  总之,无论选择哪里作为起点,第一份工作都很重要,奠定未来职业走向,即便选错,也不要气馁,一直都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作者 ABB,曾在沪粤多家教育集团担任管理岗位。目前主要在国内外投资收购、品牌和项目引进、托管运营等方面,从事教育领域的商务拓展和资源对接的工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相关新闻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