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来临,很多毕业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但近年来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一些学生的工作问题可能在离校时还没有解决,以至于有些学生发出“毕业就等于失业”这样的感慨。
即使还只是大二的学生,也表现出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他们说,有些师兄师姐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一些他们平时根本就不屑的工作,从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大学生去从事那些本来不需要经受高等教育就能干好的职业,那不是说上大学没有用了吗?既然这样,为何不高中一毕业就去工作,又何必花费4年时间呆在大学里呢?
从教育是个人对于人生的一种投资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花费那么多的金钱和时间去上一所大学,最后如果不能在收入、工作环境、社会工种上体现出与不上大学的差别,这对于大学生来说的确有理由感到难过,进而认为社会不公。
既然我们读大学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那么,我们为何还要去读大学?相信很多学生都这样问过自己。
然而,以上的观点都是从就业这个角度来看待大学教育的,却忽视了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一种教育,如果其目标在于让某个学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那么它应是职业教育,只需要短时期的职业训练即可。我们接受大学教育的意义绝不是为了让自己有份好的工作(虽然这是目标),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接受大学教育,实际上是要让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能够去评判自身的幸福与周围的人是如何密切相关的。这样,我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将不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我们在实现自身抱负的同时也促进社会和谐。
我们接受大学教育,是要让我们有成为未来领导者的理想与勇气。因为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最终还是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承担的。
我们接受大学教育不仅是一次大规模系统的知识接受,更是一次人文精神的陶冶。在此期间,我们完善了人格,明了了生命的意义,知道了存在于社会的意义。我们的能力越大,我们的责任也就越大。
大学教育的意义还在于它培养了大学生们的眼界、价值观。培养学生眼界的大学校园,决不容世俗化,也不容急功近利。
现在很多单位招人都追求高学历im体育,非硕士、博士不能进入。媒体还激烈地抨击了这种现象是人才浪费。不过,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对人才的尊重和对高等教育的肯定呢?因为,这表明了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向往,对高等教育的认同。
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的每个学生能否找到好的工作,问题在于每个学生能否形成这样一种理想: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国民,具有健全的人格;每个学生要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与决心,并且乐在其中。
我们要为受过的教育确立一个普遍的意义,即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完善我们自身。
大学教育激发着学生对于科学、处事原则和方法的想像力,并以此照亮学生的思考过程,使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长久的重要意义。当整个社会氛围都为开展大学教育提供有利条件的时候,特别是大学生自身对之有一个明确认识的时候,大学教育的前景会进一步光明起来。这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促进社会智慧的发展。
从为了生存的学习目标到为了人格健全的学习目标,从单一目标到创造出一个更宽泛的、对个人与社会更有意义的学习模式,这样的转变是不同寻常的。
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个体未来的成长,对大学教育意义的深化与升华具有重大的正向价值。虽然大学生毕业后都需要工作,但大学教育决不能沦为单纯的职业教育。在大学里接受教育的人,也不应过分关注未来就业,因为那不是大学教育的初衷。我们应在大学校园里尽力完善自身,健全人格,为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而学习。
七条底线万购贝尔张柏芝 退出娱乐圈中国巨轮 四川 天眼猫人民大学形象片男子持刀挟持女童1000本1元存折鲁环保厅与大V交锋开学第一天北京将征交通拥堵费玄松月淫秽影片庐山崖壁现巨人头像同工同酬不含福利机器昆虫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