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中国)平台

集团新闻

im体育讣 告-武汉大学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07-05  来源:

  中国优秀党员、著名遗传学家和水稻生物学家、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和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17年8月9日2时51分在武汉逝世,享年78岁。

  朱英国先生于1939年11月出生,湖北罗田县人,1964年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留校任教,1975年被任命为湖北省水稻三系协作组组长,1985年任生物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3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武汉大学生物系遗传研究所所长、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曾兼任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会员、亚太育种协会会员、国际水稻遗传协会会员im体育、湖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政府参事等。

  朱英国先生长期从事杂交水稻和植物遗传研究,为我国粮食安全、杂交水稻种质创新、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1969年开始水稻生物学研究, 1972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利用红芒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合作育成红莲型水稻三系及红莲型杂交稻;80年代中期,利用农家品种马尾粘中发现的败育株与协青早选杂交育成马协不育系和马协型杂交稻;1980年开始研究水稻光敏核不育,主持选育出通过国家和省级鉴定的粳型和籼型光敏核不育系7个。40多年来,他承担多项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机理、杂种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优质高产杂交稻育种和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选育的杂交稻新品种已累计推广近1亿亩,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发表研究论文260余篇,主编《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研究与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生物学》等专著四部。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湖北省科学大会奖,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特等、一等、二等奖,中国高校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湖北省劳动模范、袁隆平农业科技奖、改革开放30年影响湖北30人等。

  从事研究近五十年来,他始终心怀“为天下苍生饥寒”终身奋斗的坚定信念,常年顶烈日、冒风雨奔波在田间地头,他是一位对土地对农民充满深情厚爱的赤子,更是一位对农业科学有着孜孜不倦探究精神的科学家。他培育的水稻种子在生产中被大面积推广应用,惠及五亿农民。2013年7月22日,习专程到鄂州实验基地看望朱院士。

  朱英国先生留校至今,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他先后招收了近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遗传学、杂交水稻科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他爱生如子,提携后学,投入大量心血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是一名深受学生爱戴、敬重的恩师。他那执着科研的奋斗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的乐观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学子们,树立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楷模,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在与疾病斗争的三年中,他依然坚持到实验室工作,为杂交水稻重点实验室建设、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鄂州基地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呕心沥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朱英国同志是优秀的员楷模,是我国第二代科学家的杰出代表,是武大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他的一生是为国家粮食安全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武汉大学和我国农业科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怀念朱英国先生!沉痛悼念朱英国先生!

  朱英国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于8月13日上午8:30在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请参加告别仪式的亲朋好友和师生于上午7:30在武汉大学老干处乘车或自行前往。

相关新闻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