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爱问共享资料《大学》原文及注解文档免费下载,数万用户每天上传大量最新资料,数量累计超一个亿 ,大学大学一原文以下来自httpguoxuebaiducompageb4f3d1a70html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注所谓知之...
大学大学一原文以下来自httpguoxuebaiducompageb4f3d1a70html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注所谓知之至也即明了三纲八目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散财散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二注解说明一是部分原文不全二是顺序有些颠倒可参照上面第一部分的原文以下来自http前言 从孔子的时代到今天两千多年来关于儒学的文献真是汗牛充栋关于儒学的见解更是说不尽道不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人生体验后关于儒学的认识也会大不相同久而久之它成为了人们约束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的铸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的影响儒家传统文化延续至今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其间虽也屡遭批判但儒学的主导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过时至今日当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感觉来重新读儒说儒时依然可以发现不少适应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下面就本栏目的有关情况略作说明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四书》它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
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由于这些因素使《四书》不仅成为了儒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成了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成了直到近代全国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所以有人把《四书》与西方的《圣经》相比认为它是东方的圣经事实上无论就其流传的广泛还是就其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铸造影响的深刻来看这种比拟都是一点也不为过的本栏目的内容由原文注释译文读解四个部分组成原文方面主要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为蓝本同时也参酌诸子集成本和《十三经注疏》本等书注释方面本书一律不作考释基本不引旧注而只是扼要地直接用白话解释原字原词的意思注释的范围主要包括难字难词的注音释义和人物典章制度的简介两个方面译文在忠实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流畅不为了一字一词的信而弄得译文佶屈聱牙读解则如上文所说写出来是为了帮助一般读者理解原文这次编辑此栏目意在让更多的中国人有机会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的学习了解儒学文化以使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得以发展发扬光大 大学简介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 三纲八目的追求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经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5得收获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弘扬光明的品德 原文 《康诰》1曰克明德2《大甲》3曰顾諟天之明命4《帝典》5曰克明峻德6皆自明也7
传1注释 1康浩《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的一些文章的汇编是五经之一称为书经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2克能够3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4顾思念諟此明命光明的禀性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6克明峻德《尧典》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相通意为大崇高等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读解 这是传的第一章对经当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句进行引证发挥说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是从夏商周三皇五帝时代就开始强调了的有书为证而不是我们今天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产物《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也就是说人的本性生来都是善良的只不过因为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才导致了不同的变化从中生出许多恶的品质因此儒家的先贤们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在作为四书五经之首的《大学》一篇里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在明明德就是加强道德的自我完善发掘弘扬自己本性中的善根而摒弃邪恶的诱惑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西方基督教的忏悔东方佛教的修行还是列夫·托尔斯秦式的道德自我完善式的狠斗私字一闪念乃至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四有新人等等都是在明明德以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为目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原文 汤之《盘铭》1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康诰》曰作新民3《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4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传2注释 1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2苟如果新这里的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3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里面说的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诗曰》句这里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周周朝旧邦旧国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5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时候指贵族有时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据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而有不同的意思译文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下追求完善读解 如果说在明明德还是相对静态地要求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的话那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被刻在商汤王的洗澡盆上本来是说洗澡的问题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天一天地下去每人都要坚持引申出来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使人想到基督教的每日忏悔使人联想到女作家杨绛把她那本写干校生活的书起名为洗澡精神上的洗澡就是《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澡身而浴德说到底也就是所一再强调的加强思想革命化话说回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论如何展示的是一种革新的姿态驱动人们弃旧图新所以你不仅可以像商汤王一样把它刻在洗澡盆上而且也可以把它刻在床头案头使它成为你的座右铭找准自己的位置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1《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2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3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4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5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亻闲兮者恂栗也6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讠宣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7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传3注释 1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引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ji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止有至到停止居住栖息等多种含义随上下文而有所区别在这句里是居住的意思2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引自〈诗经·小雅·绵蛮〉缗蛮即绵蛮鸟叫声隅角落止栖息3穆穆句引自《诗经·大雅·文王》穆穆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於wu叹词缉继续熙光明止语助词无意义4《诗》云这几句诗引自《诗经·卫风·淇澳》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澳yu水边斐文采瑟兮亻闲xian兮庄重而胸襟开阔的样子赫兮喧兮显耀盛大的样子讠宣《诗经》原文作讠爰遗忘5道说言的意思6恂栗恐惧戒惧7於戏前王不忘引自《诗经·周颂·烈文》於戏wuhu叹词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8此以因此没世去世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读解 这一段发挥在止于至善的经义首先在于知其所止即知道你应该停在什么地方其次才谈得上止于至善的问题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鸟儿尚且知道找一个栖息的林子人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应该落脚的地方呢所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大都市及其郊区古来就是人们向往而聚居的地方但这还只是身体的知其所止不是经义的所在经义的所在是精神的知其所止也就是在止于至善要达到这至善的境界不同的人不同的身分有不同的努力方向而殊途同归最后要实现的就是通过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的研修而达到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成为流芳百世的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这当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的教育渴望不朽崇尚伟大追求完善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当今读者来说这种要求似乎过于理想化过于远距离了倒是回过头来说到知其所止对于我们来说仍具有较深的启发意义知其所止也就是知道自己应该止的地方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可供的机会太多更给人们带来了选择的困惑比如说在过去的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心态平衡或许还知其所止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可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所谓下海的机会与诱惑重重地叩击着人们的心扉读书人被推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所止何处使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精神的流浪儿无家可归以至于出现了教授卖大饼之类的畸形社会现象其实《大学》本身说得好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关键在于寻找最适合自身条件最能扬长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这样一来教授当然也就不会去卖大饼了凡事抓住根本 原文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1无情者不得尽其辞2大畏民志3此谓知本传4注释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与别人一样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3民志民心人心译文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读解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说才是本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 获得知识的途径 原文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2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5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4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传5注释①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两句朱熹认为此谓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谓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所以朱熹根据上下文关系补充了一段文字这里所选的就是朱熹补充的文字②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③未穷未穷尽未彻底④益更加译文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读解格物致知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这种认识论很具有实践的色彩打破了一般对儒学死啃书本的误解格物致知在宋以后成了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到清朝末年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省称又成了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绘图和体操这说明格物致知的深刻影响事实上时至今日当我们说到知识的获取时仍离不开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因为它不是说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而是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实践论》语简言之格物致知把我们引向万事万物引向实践引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不要自欺欺人 原文所谓诚其意者1毋2自欺也如恶恶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小人闲居7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8掩9其不善而著10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11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12德润身13心广体胖14故君子必诚其意传6注释①1其意使意念线恶wu恶e臭xiu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较现代单指臭chou味的含义宽泛4好hao好ha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ao色美女5谦qian通慊心安理得的样子6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7闲居即独处8厌然躲躲闪闪的样子9掩遮掩掩盖10著显示11中指内心下面的外指外表12润屋装饰房屋13润身修养自身14心广体胖pan心胸宽广身体舒泰安康胖大舒但译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读解要做到真诚最重要也是最考验人的一课便是慎其独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谨慎简而言之就是人前人后一个样人前真诚人后也真诚一切都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发自我全部的感官就像手脚长在我自己身上一样自然自如一样真实无欺而不是谁外加于我的思想改造外加于我的清规戒律这是从正面来说从反面来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总有东窗事发的一天说到这里在市场经济时代金钱诱惑滚滚而来政府反腐倡廉慎其独是不是也应该作为公务员们必修的一课呢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你心情舒畅身体安康倒是那疯破道人的《好了歌》唱得好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所以比装修房屋富润屋更重要的还是装修你自己德润身修养身心做到心
宽体胖而要做到这一切还得要回到那起始的一点去君子必诚其意真诚做人立身之本修身先正心 原文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1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传7注释①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忿懥zhì愤怒译文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读解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理与情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嘉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几句后来成了成语和名言用来生动地描绘那种心神不属思想不集中的状态是教书先生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的常用语言这样来理解修身在正其心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了罢齐家先修身 原文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①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②而辟焉之其所敖惰③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④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传8注释①之即于对于辟偏颇偏向②哀矜同情怜悯③敖骄做惰怠慢④硕大肥壮译文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读解在这里修养自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正己然后正人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内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善天下当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然后才依次是国家天下正因为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家庭和家族所以才有一个首当其冲的克服感情偏私的问题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美国人说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德国人说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法国人说得更好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尔泰语家是永恒的话题但是如果你不排除偏私之见修身正己以正人你就不能管理好这个你所拥有的天堂和乐园就会像有人所告诫的那样坏家庭无法养育我们纯洁的灵魂倒有可能成为我们自掘的墓场天堂不就变成地狱了吗 治国先齐家 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1者所以事长也慈2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3心诚求之虽不中4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5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7帅8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9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10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11而能喻12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13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14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15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传9 注释1悌ti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②慈指父母爱子女③如保赤子《尚书·周书·康诰》原文作若保赤子这是周成王告诫康叔的话意思是保护平民百姓如母亲养护婴孩一样赤子婴孩4中zhong达到目标⑤机本指弩箭上的发动机关引申指关键③偾fen败坏尧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两位领袖即尧帝和舜帝历来被认为是圣君的代表8帅同率率领统帅③桀jie夏代最后一位君主纣即殷纣王商代最后一位君主二人历来被认为是暴君的代表10诸之于的合音11恕即恕道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己的品德就是儒学所倡导的恕道12喻使别人明白13桃之夭夭引自《诗经·周南·桃夭》夭夭yao鲜嫩美丽蓁蓁zhen茂盛的样子之子这个之女子子于归指女子出嫁14宜兄宜弟引自《诗经·小雅·蓼萧》15其仪不忒引自《诗经·曹风·鸤鸠》仪仪表仪容忒te差错译文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读解国家国家仅从语词关系来看国和家
的关系就是如此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时代家是一个小小的王国家长就是它的国王国是一个大大的家国王就是它的家长因此无论是国王还是家族长都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权力因此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范贯穿国与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理解治国必先齐其家不过进入现代社会情况已发生了极大变化一方面国已不允许实行家长制另一方面家已大大地民主化不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范已成为过去就是孝悌观念也日渐式微丧失了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的基本条件而且其家不可教而能救人者的现象也不是无之而是不难见到了比如说一个优秀教师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一些当政官员的公子以身试法等等这类事情屡见不鲜很是令人深思从另一方面来看《大学》的这一章反复强调以身作则要求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指出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这些思想却并不因为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光彩它既是对欲治其国者的告诫值得推荐给当政为官的人作为座右铭也是对儒学恕道原则的阐发可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我们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有益参照平天下先治国 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1而民兴孝上长长2而民兴弟上恤孤3而民不倍4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5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6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7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8《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9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10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11是故财聚散财散聚是故言悖12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13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14《秦誓》15曰若有一个臣断断16兮无他技其心休休17焉其如有容18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19其心好之不啻20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21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22之俾23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24迸诸四夷25不与同中国26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27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28人之性灾必逮夫身29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30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31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32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33曰畜马乘34不察35于鸡豚伐冰之家36不畜牛羊百乘之家37不畜聚敛之臣38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39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40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传10注释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个老字作动词意思是把老人当作者人看待2长长尊重长辈前一个长字作动词意思是把长辈当作长辈看待3恤体恤周济孤孤儿古时候专指幼年丧失父亲的人4倍通背背弃⑤絜xie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6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引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le快乐喜悦只语助词7节彼南山引自《诗经·小雅·节南山》节高大岩岩险峻的样子师尹太师尹氏太师是周代的三公之一尔你瞻瞻仰仰望8僇lu通戮杀戮9殷之未丧师引自《诗经大雅·文王》师民众配符合仪宜监鉴戒峻大不易指不容易保有10此乃才11争民施夺争民与民争利施夺施行劫夺12悖逆13《楚书》句《楚书》楚昭王时史书楚昭王派王孙圉yu出使晋国晋国赵简子问楚国珍宝美玉现在怎么样了王孙圉答道楚国从来没有把美玉当作珍宝只是把善人如观射父人名这样的大臣看作珍宝事见《国语·楚语》汉代刘向的《新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14舅犯句舅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流亡的人指重耳晋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因受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重耳避难逃亡在外在狄国时晋献公逝世秦穆公派人劝重耳归国掌政重耳将此事告子犯子犯以为不可对重耳说了这几句线《秦誓》《尚书·周书》中的一篇16断断线彦圣指德才兼备彦美圣明20不啻chi不但21媢mao疾妒嫉22违阻抑23俾使24放流流放25迸即屏驱逐四夷四方之夷夷指古代东方的部族26中国全国中心地区与现代意义的中国一同意义不一样27命东汉郑玄认为应该是慢字之误慢即轻慢28拂逆违背29逮及到夫fu助词30骄泰骄横放纵31发身修身发发达发起32府库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33孟献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蔑34畜养乘Sheng指用四匹马拉的车畜马乘是士人初作大夫官的待遇35察关注36伐冰之家指丧祭时能用冰保存遗体的人家是卿大夫类大官的待遇37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诸侯王39聚敛之臣搜刮钱财的家臣聚聚集敛征收④长zhang国家成为国家之长指君王40无如之何没有办法译文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
本文档为【《大学》原文及注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m体育,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