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中国)平台

集团新闻

扎根天府大地 开启全面建设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新征程im体育

发布日期:2023-04-25  来源:

  百十载薪火赓续,九万里风鹏正举。始建于1913年的成都工业学院,今年迎来了110岁生日。作为四川省兴办的第一所实业学校,成都工业学院始终与祖国同命运、与时代共发展,以服务国家急需为己任,为祖国建设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用行动诠释“实业兴国”“工业强国”初心使命,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忠诚担当。

  坐落在成都工业学院校园里的陈毅纪念园,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毅元帅1916—1918年曾在该校染织专业学习。

  纪念园内,一段段文字弥足珍贵,一个个故事感人至深,这位杰出校友“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忠心报国,勇于献身;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理想追求与实践壮举早已融入后人血脉,激励着一代代成工人砥砺前行。

  1913年,成都工业学院的先辈们怀抱“实业兴国”之梦想,秉承培育人才之宗旨,订立“手脑并用、学做合一”之校训,倡导“敬业乐群”之情怀,创立了四川职业学校,同年8月,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作为四川省兴办的第一所实业学校,首次招生便昭告“实业兴国”“工业强国”之使命。1960年,学校更名为“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并成为全国重点中专,学校声名鹊起。1993年,学校升格为大专,接力前行,“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全国28所之一、四川省唯一一所全国示范性高工专。2012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成都工业学院,成工人勠力同心、团结奋斗,推动学校成为“国家‘十三五’地方高校转型示范工程”实施高校、四川省教育厅与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委共建”高校,在四川应用型高校建设中走在前列。

  百十载峥嵘岁月稠,一代代成工人怀着对实业教育的无限热爱与忠诚,青蓝相继、弦歌不辍,在实业兴国的浪潮中起锚,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壮大,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远航。

  学校校址虽几经迁移,却始终扎根天府大地,从早年办学服务四川所需,大力兴办染织、应用化学、机械、电机等专业,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学校模具、数控、计算机人才供不应求,再到今天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紧扣四川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升级改造“机械电子工程”等20个传统专业,新办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产业发展急需专业,学校始终立足四川、服务行业,与四川工业发展同向同行,与四川产业转型同频共振。

  在成都工业学院110年的发展历程中,开启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十年,是学校发展最快的十年。十年间,学校校园面积、专任教师数量、在校生规模、办学经费等关键性指标均实现了接近翻一番的跨越式发展。学校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根本性改善,形成了独具优势的应用型办学特色,成为特色鲜明的合格应用型本科高校。今天的成都工业学院,昂首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成绩的背后,是成都工业学院把抓好党建作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基本功,把推动学校发展作为抓好党建的重要目标,筑牢学校发展的“根基”和“灵魂”,用“党建引擎”为事业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多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获评“全国党建双创样板支部”2个、“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省级‘三全育人’试点学院”2个。

  对于青年学子来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进一步丰富“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引导青年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改革建设,校领导示范引领,干部、辅导员全员参与思政课程建设,着力推进思政元素与专业的相互融通,全校上下努力构筑“大思政课”育人同心圆。“形势与政策”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铸魂工程成工行动计划”实施为引领,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等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德智体美劳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激发学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牢固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品格。

  在连续百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成都工业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急需为己任,坚守实业兴国教育情怀,形成了“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校训、“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和以工为主、突出应用、服务地方与行业的育人传统。

  近年来,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坚持“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思路,勇于在建设合格本科、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用型专业布局、提升应用型科技服务能力等工作中攻坚克难、勇闯新路,在扎根四川中打造特色、提升能力。

  产业牵引专业布局。学校瞄准产业建专业,构建起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重点面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布局。41个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与教育学7个门类,其中工学专业占78%,彰显了百年工科院校特色。2000年投入使用的宜宾校区位于全国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宜宾,校区服务宜宾和川南经济社会发展,设置有智能制造工程等17个本科专业。学校获批5个国家级一流、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拥有“四川省电子终端产品制造智能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理工类科研平台和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产业撬动产教融合。学校紧贴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增强应用型教育适应性,培养“立即用得上,永远跟得上”,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新产教融合机制,与富士康集团合作创办“股权共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教学生产型实体企业“成工富创”,将课堂搬进真实工厂。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与政企单位合作建立百余个校外实习基地,与中国电科、四川长虹、九洲电器、重庆平伟集团、成都宝利根、京东方、华为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产教融合方面,学校建有“京东数智供应链产业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5个,其中“成工富创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智慧媒体与软件产业学院”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立项。与成都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打造协同育人新路径”等5个产教融合案例入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优秀案例,近5年累计获得国家、省两级产教融合专项经费超2亿元。

  产业激发育人改革。学校实施以“培养规格与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相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场所与真实工厂相融合”“教师队伍与工程师队伍相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产教“五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实验室等场所,充分融入产业实际,让学生在真实的工厂环境中,依托企业项目,由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产品。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有90%以上来源于企业真实项目和教师、工程师科研项目,工程实践能力扎实。多年来,学校毕业生一直深受社会认可。依托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创新与实践”等4个项目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产业推动师资建设。学校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队伍和企业背景教师队伍建设,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数的36.68%,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企业行业任职经历的应用型教师占比达32.42%。近年来,学校启动教师工程实践培训基地建设,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质性工程实践”工作站,常态化选派教师派驻工作站工作,赋能教师产教融通,培养专业化、高素质、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教师队伍。实施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不断完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引育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具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的拔尖人才50余人次。

  学校提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科竞赛成为全校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平台。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等重要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近五年,学校累计获得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的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274项,其中一等奖28项、二等奖78项。在《2018—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学校排名第238位,居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9位。

  坚定不移走应用型发展道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成都工业学院百年办学历史的赓续传承。

  学校升本科以后,重点面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紧密对接四川工业主干产业和行业需求,聚焦研究领域,突出应用导向。

  学校立足应用型科研,通过政策引导,以解决行业企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汇聚科研团队,采用“企业出题、学校出资、教师作答”的方式,设立“企业专项”科研项目,已联合45个地方或企业发布专项指南,教师申报立项60余项,指向企业实际问题200余个。“企业专项”的设立和落地,激发了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应用型研究的动力,提升了教师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

  学校围绕学科专业布局和重点学科方向、优势应用领域,组建近30个科研团队,建设30余个科研平台,初步构建起以省级、省厅级科研平台和团队为引领,校级科研平台和团队为支撑的科研平台体系。近年来,先后建设“宜宾研究院”“成都工业学院—宣汉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绿色创新工业研究院(蒲江)暨成都工业学院大学科技园蒲江园区”等新型应用型科研平台,组织“科技服务团”,前往宜宾市,以及青神县、宣汉县、乐至县、蒲江县等地开展科技服务,深入对口帮扶单位,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并先后设立“科技扶贫专项”等科研项目20余项,构建起服务社会的应用型科研体系。

  学校升本科以来,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219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57项,横向课题510项。取得发明专利157项、实用新型专利63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

  成都工业学院紧扣“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推进办学国际化,im体育稳步有序构建具有特色的国(境)外合作伙伴“朋友圈”。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一带一路”工学院联盟理事单位。

  2019年秋季学期,学校招收首届留学生,目前累计招收来自俄罗斯、泰国、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年,首届留学生顺利毕业。学校鼓励教师通过合作项目前往国(境)外进行短期和长期的学习,设立“陈毅游学奖学金”,资助学生参加出国(境)学习交流项目,加强师生交流学习,拓宽师生国际视野。迄今,学校共派出146人次教职工、313人次学生参加国(境)外短期和长期的学习交流项目……110岁的成都工业学院,正以开放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历经世纪沧桑,成都工业学院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一代又一代的成工人始终没有停下奋进步伐。站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起点,全体成工人将传承红色基因,以“实业兴国”为代表的工业基因、以“产教融合”为代表的应用型基因,弘扬“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崇尚实践、追求卓越”的成工传统,全面建设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全面推进“全国一流、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建设!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不利因素袭扰!股市快速杀跌,这个信号引关注!热门板块生变,超级风口还有机会吗?

  /去年40家上市银行净利总和超2万亿元,增速放缓下今年如何应对三大压力?

  /央行:截至3月末,全国共有公司5801家,贷款余额8722亿元

  /外资行抢分私人银行“大蛋糕”,汇丰中国去年招聘超400名员工,全面拓展私人银行业务

相关新闻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