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红山分校于1958年建校,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同时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国际生态学校。学校秉承“拾阶而上”校训,坚守“用六年为儿童的未来赋能”办学理念。学校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发展和核心素养养成,以多样化课程推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学质量优异,多次获得玄武区“三段一体”教学质量管理优质奖和突出贡献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国际生态学校”“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江苏省优秀课程基地”“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南京市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65名教师,平均年龄37岁。其中,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名,市级以上骨干6名,区级骨干14名im体育,骨干教师覆盖各个学科,各个学段。
“十四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下,在北京东路小学教育集团一体化办学的引领下,学校抓住了红山新城快速发展的契机,提出“五提升一集聚”六大工程,学校正从一所育人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异的一流学校迈向更高品质发展的快车道。
“十三五”期间,北小红山分校建构“1+2+N”科研机制,即1个理念主导,2个课程引领,N个课题助力。秉持“用六年为儿童的未来赋能”的办学理念,学校继续提升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优秀项目“物候童趣”课程品质,同时积极开发特色校本“新绿芽”课程,在双课程的浸润中,教师们引智借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相关课题研究,研教相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集团总校“情智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立足本校的文化土壤,整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提出了“新绿芽”课程。学校党政联合领导,教科室协同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共同组建成立“新绿芽”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及“新绿芽”课程开发组。“新绿芽”课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构建了“1+Y”课程群。“1”是指国家基础性课程,“Y”的两个分支分别代表以学科为中心的拓展性课程和以主题整合为中心的突破性课程。“1+Y”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
学校以儿童的天性为原点,以成长趋势,素养养成为指向,以“国家大数据战略”“数字中国”为宏观愿景,建构了“新绿芽”课程,出版论著《教室也可以不一样》一书。按学生的学习领域将学科进行重新划分,从语言智能领域、数理逻辑智能领域、身体运动智能领域、自然探索智能领域、音乐智能领域、空间智能领域六大方面,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科学扩展。开发自然笔记、花样跳绳、生活与数学、STEM、创客木工坊、绿芽器乐团、蝶类饲养、居家劳动、实践研究等主题案例。
2014年学校申报的《“物候童趣”的学校特色文化建构》被省教育厅列为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经过长期的生态德育实践与探索,学校把自然教育理念渗透进每个教师的课堂,从学生的角度和兴趣点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文化课程。项目建设以来,在省市区,甚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物候童趣”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获2018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优秀项目。
2021年学校《国际视野下的物候童趣课程实施与展望》项目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功立项为“十四五”首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将建立学校的物候童趣课程体系,以社团课加主题活动的组织模式,面向中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在学校现有植物园的基础上,单独开辟植物生长观测角;加大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力度,为未来成立物候童趣课程讲师团奠定基础;借助信息技术及社交媒体,与新西兰拉罗亚示范初中、韩国大田广域市禾井小学等国外学校开展多种形式校际交流活动,充分利用传媒在物候童趣课程中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扩大物候童趣课程辐射面,树立文化自信。
在双课程的引领下,学校成功立项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两个:《基于“深呼吸”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和《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关系的实证研究》;南京市“十三五”规划课题两个:《拥抱自然:儿童发现课程的建构研究》和《基于价值观生长的儿童“五色行动”德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进入“十四五”期间,学校成功立项南京市“十四五”规划课题两个:《儿童发现联盟:小学思政课堂外学习社群的建构研究》和《大单元视阈下小学数学主题式桌游课程的实践研究》;玄武区“十四五”规划课题一个:《新时期党员教师形象的校本研究》(党建专项)。目前在研市级个人课题8个,结题区级个人课题6个。
同在双课程的引领下,“十三五”期间全校教师共发表知网收录文章79篇,开设区级以上公开课68节,市级赛课获奖29次,区级赛课获奖69次。
在双课程的引领下,英语组荣获第九届“南京市普通中小学先进教研组”。“十三五”期间,学校培养了1名市学带、3名市优青、3名区优青。
“十三五”期间,“张齐华名师工作室”“朱萍名师工作室”在学校建立工作站,同时“周圆名师工作室”在学校成立。自各工作室成立以来,活动精彩纷呈:朱萍名师工作室以“遇见”为主题开展了数次读书分享会;张齐华名师工作室以“深呼吸”课堂与社会化学习的碰撞开展研讨活动;周圆名师工作室开展的“幼小衔接,科学助力”“育人•赋能”系列活动辐射各学科组,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小学思政课堂样态、幼小科学衔接等。此外,任洁名师工作室报刊阅读研讨、张桂宁与魏伟名师工作室的手拉手教研,让学校综合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大的提升。
步入“十四五”,学校进一步实施新绿芽课程提升工程,全面优化学校课程,赋能学生六年发展,做到生生有特长。学校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决定发展高品质研究团队。学校组建幼小衔接项目组、小初衔接项目组和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幼小衔接项目组聚焦入学适应周、幼小衔接课程建构、无纸化测评研究等;小初衔接项目组聚焦小升初课程建构、毕业班教学质量提升等;低中高三个学段名班主任工作室聚焦班级管理、学生德行生长、习惯养成、家校共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