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各区的中考一模成绩和各批次参考分数线陆续公布,杭城老牌民办高中杭州仁和实验学校,每天都会迎来大批拿着一模成绩来校咨询的家长。
仁和实验学校校长于爱萍近期也在校接受家长的一对一咨询。她说:“低于一模优高参考线的学生,往往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存在偏科的现象,另一个是学习方法不当。所以来咨询的家长普遍关注三个问题:学风、校风以及师资力量。这几个方面,也正是我们一直在重点打造的。”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最近,仁和实验学校高三各个班级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仁和实验学校学生处主任钱佰燕,今年也是高三的政治老师。“每天早上6:00,我开车到学校附近,常常能看到几个高三班主任的车已经在我的前头。每天早上,我们的高三班主任基本在6:30之前就进班了。”她说。
这个学期以来,高三各个班级在早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35-7:10的“早早读”环节。每个同学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选择自己的薄弱科目进行巩固提升。班主任老师也提前到岗,陪伴学生开启一天的高效学习。
最后一个月,各门学科都进入了“地毯式复习”阶段。英语教研组长曾侨骄老师说:“与之前全盘性的复习不同,我们现在会对各个学生的薄弱点进行突破。比如听力弱的同学,就要着重增加学生的听力训练。作文、续写板块弱的同学,就一个个当面批改,通过二稿、三稿的修改,对症下药,提高得分率。”
针对高三部分学生数学较为薄弱的情况,学校高三年级晚自修的第一节课会固定安排由数学老师进班答疑。接下来两节课,各门学科的老师会分工把需要补弱的学生单独组班,给予他们独立的空间进行“加时加餐”。
晚自习结束后,值班老师会来到寝室和学生聊一聊他们最近的生活情况。直到学生熄灯,值班老师才会离开学校。
除了高三阶段的冲刺学习外,高一、高二年级的日常教学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这几年,于爱萍校长在仁和的师资队伍、教学教研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大到每周的集体备课,小到一个课件的字体、字号、颜色,都形成了一套仁和特有的标准。
每周三、周四下午,都是学校固定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各个学科的教研组、备课组都会在这一时段开展教师集体备课、磨课。
数学教研组长王良彬介绍:“我们会给每一位老师分配不同的单元,各自去准备课件,最后通过讨论、修改,形成一个集全备课组精华的课件。这个课件将作为一个标准,由各任课教师根据各班学情二次备课,进入所有班级的课堂,提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对每一个细节严格把关,教务处、教科室会定期进行教学检查。”
高二语文学科备课组长廖靳竹老师认为,这样的规范操作,让备课组的教研氛围非常浓厚,她说:“我们备课组内的课件、习题、教案、学案、试卷等资料实现人人共享,同时不忘及时请教经验丰富的高三语文资深名师指导。组里的同事大多毕业于名校,语文素养高,大家时常相互听课、评课,探讨重难点。可以说,每一位仁和学子接受到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们集体的智慧结晶。”
在仁和,不少学生都存在偏科的问题。在学标准、保证课堂质量的基础上,各个学科组也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设置了各种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找到提分点。
比如数学学科,就会在每次大考后,针对每位学生的错题和薄弱点,找出针对性的习题,集结成一张定制的错题卷。平均下来,每位老师都要分析80名学生的学情,为学生查漏补缺。
王良彬老师说:“这样的错题卷,对于学生来说更有针对性。在各种课余时间,我们的老师也会进班给学生进行辅导。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不少学生身上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英语学科的作文是高考备考的重头戏,也是不少学生的痛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困难,英语教研组长曾侨骄老师牵头,带着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写“下水作文”。她说:“高三的每一次考试后,我们都会给学生写‘下水作文’做示范。几次尝试后,同学们都会主动来问老师要‘下水作文’。因为老师们自己创作的文章,有别于常规刻板的范文教学,能够增加作文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提升学生的写作热情,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写作理论体系,掌握有效的写作技能。”
地理学科老师赵培培,则会带着同学们一起画地图,从区域地图,到中国行政地图、世界地图,同学们对世界版图逐渐有了清晰的了解;通过画出地图的山脉、气候分布、流域,也能够对地理的基础知识进行更好地巩固。
生物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信息的学科。所以在每次大考前,学科组老师都会为学生整理出一个“知识精简包”,用4-8页的篇幅整理出最核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这个“精简包”内的热点问题不断更新,也成为了整个学科组教学的宝贵财富。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仁和实验学校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每学年开学初,学校都会组织全校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开展业务水平考试。这场考试非常严格,就和同学们平时参加的月考、大考一样,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统一时间、统一考场、严格监考、公正评分。考试内容包括高考、学考(选考)等历年真题,以及教学案例撰写、理论知识考核等。
数学组王雪婧老师从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im体育,就来到了仁和实验学校任教。这几年,她都参加了青年教师业务水平考试。
王老师说:“我们学科组的老师,有的常年带高三,有的正在高一、高二任教。没有在高三任教的老师,有时对于高考的出题风向不是那么了解。每年参加的这场考试,会引导我们主动去了解现在的高考命题趋势,不断适应课程改革,提升业务能力、专业素养,还能够倒逼我们在高一、高二的基础教学中,对这些考点引起重视,为学生进入高三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校每学期还会组织开展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大型公开课展示评价活动,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都会有一次校级公开课的展示机会。
学科组内的老师们通过互相听课、取长补短,促进共同成长。这个方式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提升来说,更是强大助力。学校还会不定期邀请杭城重点高中的资深专家来校听课、评课,对每一节公开课进行深入分析、全面评价,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近几年,仁和实验学校汇聚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在学校现有的130余位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和中高级职称教师达到了65%以上。
本学期初,仁和实验学校又有几位老师评上了一级教师。很多老师都觉得,在仁和工作,很有盼头。
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历史学科吴莉婕老师,自2016年来到仁和任教,2021年被评为西湖区“教坛新秀”,今年年初被评定为一级教师。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赵培培老师(地理学科)、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蒋家骏老师(生物学科)、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思慧老师(化学学科)、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快老师(化学学科)……这些老师都是在毕业后就通过招聘进入仁和任教,并在仁和任教期间被评定为一级教师。
针对这些被评定为一级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优秀教师,学校统一为他们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及职业年金,让老师们在学校能够获得满满的幸福感,工作也越来越有干劲。
于爱萍校长说:“民办学校聘任教师还有一个优势,每学期我们都会对每一位老师进行考核评价,对个别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或服务态度欠佳的老师,我们会坚决辞退。同时,对优秀的骨干教师,学校也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福利保障。在这样的灵活机制和优厚待遇下,我们为学校打造了一支优质的教学团队。老师们动力十足,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追求个人职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作为寄宿制学校,仁和采取封闭式管理,每周五下午放学,周日下午返校。网络系统、监控系统、智能门禁系统覆盖校园,24小时安保巡查为寄宿生活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学校要求学生入校后,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周末放学后归还学生。学生在校期间如需和家长联系,可拨打校内公用电话。
于爱萍校长说:“我们推崇的是严爱相济的管理理念,对学生既有‘仁’的关怀爱护,也有‘刚’的管理规则。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仁和的校风正、学风浓。近几年,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也都在标准化的发展中得到全面提升,赢得家长信赖。”
至6月3日中考志愿填报结束前,仁和“校园开放日”活动每天不间断,接受家长的探校和咨询。活动内容包括:资深学科教师专业咨询服务、中考志愿填报专项规划辅导、于爱萍校长面对面专题讲座、“大美仁和”校园参观体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