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中国)平台

行业新闻

im体育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助力湘西乡村教育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日期:2023-04-20  来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习“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是湘鄂川黔革命苏区红色圣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首选目的地。湘西自治州下辖7县1市,有115个乡镇、街道,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84%。目前,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1852所,在校学生56.9万人,教职工52324人;教育扶贫“零问题”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通过国家验收,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入选中央电教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教育部科技司优秀案例,泸溪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作为“湖南唯一”成功入选《2019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典型案例。

  2013年11月,习视察湘西时,专门就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支撑、驱动及引领作用,以科研助推湘西州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缩小湘西教育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让湘西革命老区人民的儿女接受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湘西教育人一直在想办法、找路径。

  为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发展新路径和新方法,助推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开创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教科院在2013年启动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未来学校1.0”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移动学习最佳实践案例,并在“未来学校1.0”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未来学校2.0创新行动计划”,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未来学校发展模式。“未来学校2.0”项目设计者中国教科院国际与比较研究所所长、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中国教科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研究员心系湘西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以振兴民族教育的情怀、使命和担当,自2019年以来,王素主任将湘西自治州纳入第一批中国教科院STEM教育协同创新区域指导中心、第一批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研究共同体,并在湘西组织实施了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项目,通过理念引领、网络指导、课题牵引、项目带动、远程培训、结对教研、送课入校、案例推荐等方式助力湘西乡村教育振兴,积极为湘西教育高质量发展寻找对策、寻找未来。

  理念决定行动,行动改变结果。湘西教育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理念的落后。2019年以来,王素主任及其团队先后通过远程问卷调查、视频会议、实地调研等方式专题调研湘西乡村教育工作,为湘西教育带来了新教育思想和新教育理念。

  2021年3月,王素主任在湘西自治州教体局给湘西自治州教体局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科室长及二级机构负责人进行了专题讲座,第一次将未来学校的教育理念带进了湘西。5月,王素主任在花垣县十八洞小学以《为什么要建设一所未来学校》为题,给湘西自治州及花垣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各县市教体局负责人、教科所、部分校长等100多人进行了专题培训,从“什么是未来学校”“为什么要建设未来学校”及“怎样建设未来学校”等方面进行了精彩、专业的学术报告。同时,山东潍坊未来学校校长祁彧、广东东莞未来学校副校长刘翥远分享了未来学校潍坊和东莞实践和经验,让湘西教育看到了未来,明确了目标。王素主任的专题培训,引发了湘西教体行政人员深度思考,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学校2.0行动计划的发展理念,极大地激励了湘西学校校长、教师抢占未来学校发展的制高点,着力推进湘西未来学校发展的新生态,以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以教育振兴助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与中国教科院专家的深度沟通和交流,州教体局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深刻认识到,湘西作为习“精准扶贫”首倡之地,要扛实首倡之责,只有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发展意识,以教育质量提升为统领,坚定不移走质量提升内涵式发展道路,集中优势力量破除制约湘西州教育质量提升的顽瘴痼疾,强队伍、抓常规、优布局、推项目,破解教育供给短板,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才能实现湘西乡村教育振兴,促进全州教育高质量发展。2021年12月,在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湘西自治州教体局坚持未来学校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教育质量提升,研究制定了《湘西自治州2022—2025年教育质量提升攻坚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乡村教育振兴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筑牢‘一体两翼’攻坚体系,构建三位一体、三全育人格局,锻造‘四有’好教师,培养‘五育并举’好学生,锁定六大主攻目标,推进七类区域攻坚,实施八大工程项目、遵循‘九个坚持’‘九个要求’,厘清十个辩证关系”,为全州乡村教育振兴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撑起“四梁八柱”,力争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工作预期,到2025年,湘西州教育质量力争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2021年3月,王素主任及其团队通过调研,提出了“湘西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发展高质量教育的眼光和视野,走出山外学经验,跳出湘西看教育,进行系统设计、统筹推进”的系统设计策略。在王素主任主动积极的出谋献策、牵线搭桥、点拨指导下,湘西自治州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勇带队赴四川成都青羊区和重庆市九龙坡区考察学习当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系统设计、系统构建和系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先进经验。通过考察,湘西自治州教育行政领导开拓了视野,找准了目标,得到了参考,清晰了路径,提升了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精气神,完成的考察报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一一青羊、九龙坡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经验与启示》在中国网刊载。通过考察学习,教体部门提出的“联外强内,项目推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促进湘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获得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认可,州委第21次常委会会议和州人民政府第83次常务会议形成了“同意湘西申报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决议。目前“专家引领,联外强内,系统设计,项目推进”的策略已成为目前湘西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施路径。

  项目(课题)推进可以变革结构,重构教育生态;项目(课题)推进,可以引领并激励教师参与。im体育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助力湘西乡村教育振兴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联外强内”的方式实施项目(课题)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得到了王素主任及其团队的鼎力相助和精心指导,为湘西获得外援项目(课题)。自2019年以来,湘西共有花垣县、保靖县、凤凰县、古丈县、泸溪县、吉首市及州民族中学、溶江中学、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共50所学校近600多名教师先后参加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研究共同体组织的“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行动STEM教育研究课题”“可评估的项目学习行动课题”及“项目化混合式教学课题”等6个项目(课题),其中跨学科的STEM教育、项目制学习及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应用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实质转变,比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和要求至少提前了2年以上。特别是2021年5月28日,王素主任在花垣县十八洞小学组织启动的“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项目,得到了时任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吴凌频高度称赞:“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项目在习“精准扶贫”首倡之地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是中国教科院探索乡村教育振兴的首倡之为,开启了中国乡村教育振兴之门,恰逢其势、正当其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通过未来学校理念引领,激活湘西教育内力,以立德树人为本,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标,湘西自治州从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职教育、特殊教育七个领域出发,从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结构、组织管理、体教融合等方面统筹设计州级八大工程项目(课题),组织近200多位州内教研员、骨干教师进行深入研究,着力构建湘西未来学校发展的新生态,以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以教育振兴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探索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教育振兴之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未来学校2.0行动计划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聚焦未来教师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评价、学习环境创设、师生沟通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构建未来教师能力框架。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以线上+线下的方式组建混合式学习共同体,组织教师学习,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以项目+课题的方式组建研究共同体,带领教师研究,提升教师教研素养;以送课+网课的方式牵线搭建课堂教学共同体,重构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活动+培训的方式组成实践共同体,指导教师教-研-训-赛,帮助教师拓展思维,深度研修……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多样式、全方位的培训,未来学校的理念、做法、实践在湘西广泛传播。王素主任倡导的STEM教育、项目制学习等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及应用案例通过州、县市两级教研部门的二次传播和实践,培训州直、泸溪县、保靖县、吉首市等教师达3300多人次。

  通过未来学校共同体这个高端平台的培训,湘西一大批校长、教师得到快速成长。在2020年10月,中国教科院组织的第六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中,湘西自治州89位教师在数学建模、语文学科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设计、项目式学习、“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和混合式学习五个主题参加第一轮挑战任务。通过学习,这些教师不仅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看到了全国其它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找到了差距。湘西自治州教科院、花垣县民族中学、花垣县边城初级中学的3位老师完成第二轮挑战。花垣县边城初级中学华亚雪老师利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艺体空间”完成的《苗族鼓舞》在混合式学习主题第三轮挑战中成功晋级前20强,成为第六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的全国前100名教师,是湘西第一位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种子教师。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共同体湘西试点学校、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行动STEM教育研究课题学校花垣县华鑫学校校长易穗香,以未来学校理念为引领,以构建STEM课程体系为支撑,2022年成功申报成立湖南省教育厅命名的“湖南省易穗香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并从全省301个工作室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湖南省网络名师工作室”。 州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石庆华应用PBL项目制行动学习方法与策略设计的《秋天的怀念》教学案例荣获十一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在未来学校的理念引领及与中国教科院专家的深度沟通交流中,湘西自治州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勇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只有广大教师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适应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滚滚潮流,才能激活教育质量提升的“一池春水”。

  为了做好提升全州教师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能力,湘西自治州教体局在2022年先后组织了三期封闭式全员培训,将全州中小学校长(园长)和教师进行了一次集体“充电”。一是3月组织的第一期校长(园长)培训班。王素主任以《未来学校与教育质量发展》为题对州教体局工作人员、各县市教体局负责人及校长200多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将未来学校理念进一步推进到湘西各县市、各个基层学校;湘西州教科院谢文斌副院长结合案例,将未来学校理念落实到教研工作中。二是7月暑假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集中培训。培训把课程改革摆在重要“席位”,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共同体成员单位——湘西州教科院围绕新课程改革,研究了14门科目的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进行了有效解读,增强了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性。湘西州教科院谢文斌副院长还以未来学校2.0行动计划中的“PBL项目式学习专题”,对泸溪县600名中小学教师和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500多名教师进行了培训,将未来学校的PBL项目式学习理念、实践方式、实施策略传播到中小学教师中,落实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全员培训抓住了问题关键,抓到了点子上。”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共同体湘西试点学校、吉首市乾雅小学校长向帮松在参加培训后,深有感触地说。三是7月暑假的第二期校长(园长)培训班。湘西州教科院的学科教研员分成12组,同校长就未来学校、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教育质量攻坚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三次大规模的培训,共有2.3万余名校长和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封闭式的培训,实现了校长园长教师培训全覆盖,广大教师真正走下讲台,坐进教室,转变角色,以学生心态全身心投入其中,推动校长和教师队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人民网、《中国教育报》、新湖南等媒体先后报道了湘西教师暑期培训工作。

  课堂是乡村教育振兴的主阵地,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未来学校2.0行动计划的主方向。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着力研究新理念、新技术、新资源、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以技术赋能的方式将课堂打造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突破时空的立体学习场,实现学科之间的对话、互动与融合,使不同学科的知识由分裂、封闭、单一,走向整合、开放、多元。

  一是组建学习共同体,指导课堂教学。中国未来学校搭建了“未来学校实验室”“CFS湘西”“未来学校花垣共同体群”等微信公众号和微信交流学习平台,组建了网络学习共同体。2021年11月,广东东莞市松山湖数学名师工作室的数学名师通过线上腾讯会议,给湘西初中教师讲解《单元教学设计与核心素养》《单元作业设计案例分析》等专题,使得湘西教师与山外名师同步学习,对湘西初中教师优化作业设计起到了切实地指导作用。同时,湘西教师通过“未来学校实验室”公众号及各个课题微信群,及时了解山外的信息、活动,了解国内外未来学校实践动态,及时学习未来学校研究团队课堂教学科研成果。泸溪县第五中学李清波感受到:“通过远程同步视频连线开展多次线上联合教学研讨,在活动中,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松山湖中学更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同五中老师分享,我们在活动中不断地受到启发,深深地感受到了未来学校的变革给当下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在两校的互助活动中,我受益匪浅。”

  二是组建教学共同体,共享课堂教学。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通过结对教研、远程授课、现场送课等方式,组建跨区域的异地教学共同体,共享课堂教学,以此变革湘西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中国教科院山东潍坊未来实验学校与花垣县十八洞村小学、磨老小学结为互助学校,通过定期的线上线下交流研讨,山东潍坊未来学校每周为磨老小学、十八洞小学通过腾讯会议上科学、美术、音乐课不少于两堂,磨老小学、十八洞小学为潍坊未来学校贡献独特的苗族民族文化、脱贫攻坚等特色课程。山东潍坊未来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给不仅给花垣县两所学校的学生们带来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更为两校的教师们提供了具体的观摩学习机会,有助于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磨老小学和十八洞小学的特色输送不仅促进教学交流,也促进了民族团结。广东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对接泸溪县第五中学和古丈县断龙中学,2021年5月,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凌波老师在古丈县断龙中学分享了多年来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经验,如集体备课、青蓝工程、翻转课堂、课堂检测、教育信息化共享等,梁锡林老师为古丈县断龙中学的学生带来了校本研修课程《最短路径数》。古丈县断龙山镇初级中学九年级龙易在《不同的课堂,不一样的感受》课后感想中写道:“老师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思考,虽然我们从没有接触过杨辉三角,但老师也能在给我们足够多的独立思考后一步一步引导我们理解它的概念。他只是寥寥数语,就能让原来我们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慢慢的在我们面前铺开,感觉他的语言具有启发性,能引导我们一步一步的思考,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在这节课上,我感觉氛围很轻松,让平时不太敢举手回答问题的我也勇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一次让我觉得,学习数学也可以是轻松,好玩的。”

  三是搭建教研共同体,共享教学教研。湘西自治州以落实未来学校2.0行动计划为准绳,靶向实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构建“互联网+”的网络直播共享课堂教学与教研,破解了目前线下传统教研活动中存在的“经费少-组织难、人员多-维安难、工具少-提升难、数据少-统计难”的“四难”问题,提升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仅2021年的全州网络教学教研直播活动,全州29所学校共完成网络评课9789次,41569人次参与活动,直播活动获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湘潭市教科院、怀化市教科院等领导及专家的高度好评,并以《技术赋能 网课众研 提升区域教研共生效应》为题先后在2021年湖南省“智能教育助力教育 学科教学创新发展”主题研讨会议、怀化市教科研工作总结会做经验发言和专题讲座。湘西州教科院副院长谢文斌完成的研究论文《“双减”背景下区域网络教研探索——以湘西自治州为例》发表在《湖南教育》2022年4月中。

  课程建设是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灵魂。课程是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共同体这个高端平台指导下,湘西立足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从地域特色和资源出发,以构建STEM教育课程建设起点,探索PBL项目制课程,初步构建“以单一学科为主,多学科融合的STEM教育主题应用课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STEM教育情景应用课程”“与湘西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STEM教育项目应用课程”三个具有湘西特色的STEM+课程体系,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2021年第四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中,来自21个省72个市的逾400支队伍参加竞赛,湘西自治州幼儿园STEM教育案例进入全国前50强,位列学前段第二。2021年10月,在王素主任的关心指导下,湘西STEM教育工作案例进京参加国际计划支持的“Her STEM, Her Dream!她科技!她梦想!”乡村女童 STEM 教育经验交流会暨2021年“国际女童日”庆祝活动,并作会议经验分享,获得了组织者和与会领导、专家者的一致好评。这是湘西STEM教育首次走出大山,亮相京城。2022年3月、5月永顺县第一中学、花垣县华鑫学校的STEM教育案例分别入选中国教科院编写的《STEM精品课程案例集》高中、小学分册中,开创了湖南STEM教育教研的新高度。这些课程为推进湘西乡村教育振兴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正如2021年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调研湘西STEM教育时评价那样:“湘西STEM教育奋起直追,在省里已名列前茅。”

  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2.0行动计划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研制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建立智能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重点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湘西在未来学校2.0行动计划的框架下,积极探索既与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相衔接,又具有地方特色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通过监测获数据,通过数据找问题,通过问题促改革,通过改革提质量,全面发挥监测对义务教育的诊断、评价与导向作用,为促进湘西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组织实施了2022年春季学期的义务教育教学视导与质量监测。4月25日—5月20日,州教科院通过视导测试、听课评课、教师座谈、学生访谈、资料查阅、实地查看、问卷调查等形式分别深入164所中小学开展了义务教育教学视导与质量监测。这是目前我州领导最重视、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投入最多、影响最广、成效最好的一次教学视导与质量监测。本次教学视导与质量监测深入基层学校、深入课堂,真实做到了“脚上有泥、目中有人、胸中有数、头里有策”的高效率教学视导,为全州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了积极氛围、解决了真实问题、夯实了监测基础。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高湘文先后2次在不同的会议中肯定了教研工作的作用及与质量监测工作的成效,要发挥科研部门管理、研究、指导、服务职能,教研员要“下沉”教学一线,围绕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四个维度抓实教学常规,凸显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科研究分析,促进课堂提质增效,在全州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教育科研力量。

  二是研制了《湘西自治州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了2022年-2024年全州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主要内容是针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学生学业质量及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三个重点项目进行监测。教学常规主要监测学校的教学管理、校本研修、校本教研的实施情况。其中教学计划(教师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及课时计划)、学科作业设计及校级领导、教科室等中层干部的听课、评课情况是重点监测项目。学生学业质量主要监测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所涉及的四、八年级学科科目及义务教育第一学段的阅读能力和运算能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主要监测学科教师落实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2019年以来,在中国教科院的指导下,湘西自治州顺利实践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以未来学校2.0行动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以未来学校2.0行动助推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落地落实,构建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训-赛”四位一体化的高端平台,助力湘西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一是专家指导,理念引领,为湘西教育行政领导、教师打开了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维门”。实践表明:湘西教师通过未来学校“教-研-训-赛”平台的学习、培训,知晓、理解和应用跨学科的STEM教育、项目制学习及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和模式,比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和要求至少提前了2年以上。二是获得领导、学校、教师及学生的认可,为湘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提供了“营养餐”。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让湘西近50学校600多名教师直接参加项目(课题)研究,未来学校所倡导的STEM教育、项目制学习等教育理念、模式方法及应用案例让湘西的3300多教师、近5000名学生受益。三是促进了湘西教育走出了大山,让更多的领导、学校、媒体关注和支持湘西的教育发展,为湘西教育搭建了与山外沟通的 “高架桥”。2021年在中国教育科学论坛之“双减背景下的区域教育生态重构”分论坛活动,以圆桌对话的方式向论坛活动分享“统筹六链”效能,构建湘西“七有”教育生态的做法与经验。这是湘西教研以感恩的心态、奔跑的姿态、学习的状态首次在中国教育科学论坛亮相,中国教育科学论坛以“从滚烫话题到冷静实践:双减背景下的区域教育生态重构分论坛在京举行”为题进行报道。2021年10月15日中国网以《“双减/对话田勇:乡村振兴背景下落实“双减”的区域经验》为题在中国网教育频道刊发,向全国推介。(湘西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院)

相关新闻
HTML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