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26日讯(记者 刘佳)今年,北京海淀中小学学位供给迎严峻挑战。据海淀区教委数据显示,2023年海淀小学入学人数预计将达4万人,达到历史峰值;初中入学预计将达2.75万人。义务教育阶段总体新增学生或达1.6万。在如此体量下,海淀教育如何做到“又稳又好”保障入学?从今天发布的2023年海淀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中,可见一二。
从今天海淀教委公布的入学政策来看,小学、初中入学条件不变:小学按照免试就近原则,凡年满6周岁(2017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满足“具有海淀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在海淀区实际居住”;或“具有本市其他区户籍的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在海淀区具有本人的合法住宅类房产,且实际居住在海淀区”等五项条件之一均可申请入学。初中则要求凡满足“具有海淀区学籍的,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和经审核通过的非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或“学籍不在海淀区,但全家户籍在海淀区或法定监护人在海淀区具有本人的合法住宅类房产并实际居住的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等四项条件之一均可申请入学。在入学方式方面,仍以九年一贯制、按比例对口直升、公办初中登记入学等6大途径进行。
根据政策原文,今年的入学政策基本思路是“保持总体稳定,非必要不调整”。海淀教委负责人在解读相关政策时,特别强调8个字——符合条件,应收尽收。
“有学上”是底线,“上好学”是目标。今年,海淀教育不仅在“应收尽收”方面做足准备,更在优质学位扩增方面“狠下功夫”。
中国网记者梳理发现,从2022年以来,海淀已累计完成19所学校的布局调整,集团化办学覆盖校址已经达到162址,如:今年将育鸿学校纳入首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将东升实验小学纳入北林附小教育集团、将九一小学纳入海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将东北旺中心小学纳入中关村二小教育集团等,形成了优质学位分布均、供给足的良好局面。
特别是新建校实施多校划片政策,自2020年以来,海淀区新建成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达8所 ,如中关村二小科学城北区分校、中关村一小科学城分校、十一中关村科学城学校、育英学校科学城学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北大附中新馨学校、实验小学紫竹分校、五一未来实验小学等,通过规范“公参民”学校而新设立的公办校有建华实验学校、北外附校、人大附中分校和理工附中分校,而且实验二小安宁分校、im体育中关村三小科技园分校新址等将在新学期投入使用,实现高起点办学。以上新建和新设立学校,一方面实现了高起点和高质量办学,另一方面又将教育资源向周边社区辐射,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广覆盖。
按照北京市教委要求,5月1日起,将开通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5月5日至31日,小学入学信息及初中入学信息开始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