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体育·(中国)平台

行业新闻

im体育学校分等级的背后

发布日期:2023-05-02  来源:

  im体育很多学校分等级,从幼儿园就开始分等级,到了大学仍旧分等级,或许受到了资本的操控,只是适应了市场规律,却弄得教育成了竞争之地,甚至成了赚钱的产业,也就远离了教育的宗旨。学校分等级的背后凸显了教育适应市场规律过程中的尴尬境地,但时间长了,人们就会习以为常,但并不代表是正常的。学校分等级的背后是资本和权力合谋的结果,并非教育正常发展的结果。

  按理说,教育就是全民的事业,并非只是一些权贵们可以享受的服务。在古代,农民要经过三代以上的积累,才能供养一个书生。那时候,官僚阶层都能够享受很好的教育,而老百姓就不能享受优质教育,即便供养了一个书生,也只是从私塾开始读书,并不能轻易进入官学,也不一定能够科考高中。那时候就有了教育的等级,既有私塾,又有官学,还有太学。权贵子弟可以轻松进入官学,还能进入太学,而一般老百姓的孩子就只能在私塾学习了。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人脉关系也是不同的。私塾先生不可能做主考官,而太学的老师能做主考官,如此一来,权贵们占尽了教育的好处。那时候的封建式教育是为了权贵而设置的,并不是为了老百姓而设置的。

  到了现在,幼儿园就开始分等级,有的地方私人幼儿园收费高,办学质量比公办幼儿园都要好。于是,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办学质量好的私人幼儿园去。也就是说,从幼儿园开始,办学质量就已经按照资本来排名了。到了小学和中学阶段,大多数重点小学或中学都在城市里,家长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进入重点学校。可是,重点学校是要划片招生的,只有在重点学校的招生区域才有资格进去。于是,很多学区房价格大涨,急功近利的家长们纷纷掏钱购买学区房,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到办学质量好的重点学校读书。他们相信办学质量好的学校能够出人才,而办学质量差的学校大多不行。于是,能够买得起城市学区房的人绝对不是一般农民,而是有一定积蓄的中产阶级,或者是富人,是双职工的家庭。而地方教育局并非把关很严,而是在招生中搞了权力寻租im体育,允许没有城市房产证家庭的学生进重点学校读书,前提是掏一些赞助费,都是一万块钱起步,至于赞助费到底赞助了什么,用到了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如此一来,中学教育成了按照资本排名的教育,从入学开始,就已经分了等级。在城市有房产的人可以让孩子到城市重点中学读书,而在城市没有房产的人要想让孩子进城读书,就要掏赞助费。既没有城市房产也不掏赞助费的就只能让孩子在农村就近入学了,至于以后怎么样,就不去管它了,当然,还有私立高中,可以招收普通高中分数线以下的学生,不过收费比较高,照样可以让学生考大学。于是,很多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到私立高中就读,仍然要掏不少钱。教育成了赚钱的生意,弄得学校分出了很多等级,明码标价,还有潜规则收费,人们各取所需。似乎教育市场已经完全开放,人们根据自身财力选择相应的教育。看似公平合理,其实并不合理。

  大学教育更是市场化严重,有各种名目、头衔的大学。985、211、双一流、普通一本、二本等,让人眼花缭乱,还要弄一些填报志愿的把戏,让考生们看得晕头转向。有考了高分走了名气不大的学校的,也有考了高分走了不好的专业的,也有考了低分走了好学校的,考了低分走了好专业的等等。有很大的随机性,也有很多潜规则。考生看到的是显规则,而事实上很多大学招生都有自己的潜规则。有时候不要高分的,反而要低分的,可能低分的学生出生在权贵家庭,知道该怎么运作,而高分的学生只是寒门学子,没人脉资源,也没有银子可以送。

  还有野鸡大学,招了不少学生,却发不了正规的毕业证书,弄得学生欲哭无泪。那为什么野鸡大学能够畅通无阻?还是因为权和钱的关系,不是一般人能够考虑的。大学分等级之后,直接导致了研究生、博士生教育分等级,也直接导致了用人单位挑剔的态度。可以说,资本办学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到博士生教育,都在投资,也都在想方设法设置消费等级,收回成本,并且要不断赚钱,每年都要赚一大笔。有人戏说,教育就是把孩子们圈住收钱,确实有些道理。

  教育是属于人民的,不是属于资本的,是公益事业,不是赚钱的项目。需要人们认清学校分等级背后资本和权力的运作。资本在投资赚钱,权力在推波助澜,于是,学校就分出了等级,任君自取。而一旦资本投入进来,教育就成了稳赚不赔的项目,毕竟,学生生源固定,每年都有入学的,每年都有毕业的。有了稳定的生源,就相当于有了稳定的客户,资本打造优质教育的同时,逐步提升价格标准,也就逐渐做大做强了……

  需要剔除资本的影响,改为国家办学,会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不至于弄得教育市场化之后问题多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新闻
HTML地图 网站地图